領(lǐng)悟古人智慧,分享詩詞之美。詩詞是情感和語言的提純,比如: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”就能讓我們感受到詩詞的魅力,那么,你知道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”的意思是什么嗎?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”出自哪首詩嗎?下面為大家整理了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”的意思出處及賞析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。![]() 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”什么意思? 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,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? 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”出自哪首詩? 此句出自唐代李白《南陵別兒童入京》。全詩如下:
《南陵別兒童入京》
白酒新熟山中歸,黃雞啄黍秋正肥。 呼童烹雞酌白酒,兒女嬉笑牽人衣。 高歌取醉欲自慰,起舞落日爭光輝。 游說萬乘苦不早,著鞭跨馬涉遠(yuǎn)道。 會稽愚婦輕買臣,余亦辭家西入秦。 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 《南陵別兒童入京》翻譯 白酒剛剛釀好時我從山中歸來,黃雞在啄著谷粒秋天長得正肥。 呼喚童仆為我燉黃雞斟上白酒,孩子們嬉笑著牽扯我的布衣。 一面高歌,一面痛飲,欲以酣醉表達(dá)快慰之情;醉而起舞,閃閃的劍光可與落日爭輝。 苦于未在更早的時間游說萬乘之君,只能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(yuǎn)道。 有很多像會稽愚婦輕買臣一樣輕視我,但是盡管輕視我,我今天也辭家西去長安。 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,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? 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”全詩賞析 李白素有遠(yuǎn)大的抱負(fù),他立志要“申管晏之談,謀帝王之術(shù),奮其智能,愿為輔弼,使寰區(qū)大定,海縣清一。”。但在很長時間里都沒有得到實現(xiàn)的機(jī)會。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,異常興奮。滿以為實現(xiàn)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(jī)到了,立刻回到南陵,(今屬安徽)家中,與兒女告別,并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。 “白酒新熟山中歸,黃雞啄黍秋正肥。”開頭兩句是說,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,黃雞在啄著谷粒秋天長得正肥。 詩的一開始就描繪出一派豐收的景象。不僅點明了歸家的時間是秋熟季節(jié),而且白酒新熟,黃雞啄黍,顯示一種歡快的氣氛,襯托出詩人興高采烈的情緒,為下面的描寫作了鋪墊。 “呼童烹雞酌白酒,兒女嬉笑牽人衣。”這兩句是說,喊著童仆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,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衣服。 “高歌取醉欲自慰,起舞落日爭光輝。”這兩句是說,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,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。 詩人接著攝取了幾個似乎是特寫的“鏡頭”,進(jìn)一步渲染歡愉之情。李白素愛飲酒,這時更是酒興勃然,為了歡慶奉詔,一進(jìn)家門就“呼童烹雞酌白酒”,神情飛揚。顯然,詩人的情緒也感染了家人,“兒女嬉笑牽人衣”,此情此態(tài)真切動人。飲酒似乎還不足以表現(xiàn)興奮之情,所以一邊痛飲,一邊高歌,表達(dá)快慰之情。酒酣興濃,起身舞劍,劍光閃閃與落日爭輝。這樣通過兒女嬉笑,開懷痛飲,高歌起舞幾個典型場景,把詩人喜悅的心情表現(xiàn)得活靈活現(xiàn)。在此基礎(chǔ)上又進(jìn)一步描寫自己的內(nèi)心世界。 “游說萬乘苦不早,著鞭跨馬涉遠(yuǎn)道。”這兩句是說,游說萬乘之君已苦于時間不早,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(yuǎn)道。這里詩人用了跌宕的表現(xiàn)手法,用“苦不早”反襯詩人歡樂的心情,同時在喜悅之時,又有“苦不早”之感,正是詩人曲折復(fù)雜的心情的真實反映。正因為恨不在更早的時候見到皇帝,表達(dá)自己的政治主張,所以跨馬揚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遙遠(yuǎn)的路程。 “會稽愚婦輕買臣,余亦辭家西入秦。”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,如今我也辭家去長安而西入秦。詩人又很自然的聯(lián)想到晚年得志的朱買臣。據(jù)《漢書·朱買臣傳》記載:朱買臣,會稽人,早年家貧,以賣柴為生,常常擔(dān)柴走路時還念書。他的妻子嫌他貧賤,離開了他。后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,做了會稽太守。詩中的“會稽愚婦”就是指朱買臣的妻子。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淺輕視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“會稽愚婦”,而自比朱買臣,以為像朱買臣一樣,西去長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。真是得意之態(tài)溢于言表! “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!”末二句是說,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,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?詩情經(jīng)過一層層的推演,至此感情的波瀾涌向高潮。“仰天大笑”,多么得意的神態(tài);“豈是蓬蒿人”,何等自負(fù)的心理,詩人躊躇滿志的形象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 這首詩因為描寫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對了解李白的生活經(jīng)歷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義。正因為詩人自負(fù)甚高,其后的失望也就越大。此詩在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上也有其特點,詩善于在敘事中抒情。詩人描寫從歸家到離家,有頭有尾,全篇用的是直陳其事的賦體,又兼采比興有正面描寫,又有烘托。通過匠心獨運一層層把感情推向頂點,最后噴發(fā)而出,全詩跌宕多姿,把感情表現(xiàn)得真摯而鮮明。 作者簡介 李白(701年——762年) 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又號“謫仙人”,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(yù)為“詩仙”,與杜甫并稱為“李杜”,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(qū)別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據(jù)《新唐書》記載,李白為興圣皇帝(涼武昭王李暠)九世孫,與李唐諸王同宗。其人爽朗大方,愛飲酒作詩,喜交友。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,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,代表作有《望廬山瀑布》《行路難》《蜀道難》《將進(jìn)酒》《明堂賦》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等多首。 推薦閱讀: 1、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的意思出處及全文賞析 2、“羈鳥戀舊林,池魚思故淵”的意思出處及全文賞析 3、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意思出處及賞析 4、“天蒼蒼,野茫茫,風(fēng)吹草低見牛羊”的意思出處及全詩賞析 5、“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”的意思出處及全詩賞析 |



